2021年12月31日,全國特種設備安全保障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會議對2021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尤其是相關事故情況進行了通報與分析,會議以特種設備安全問題為導向,精準把握2022年面臨的新挑戰。那么會議內容對電梯行業全體從業人員有哪些借鑒與警示呢?快來和我一起從田世宏副局長在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講話內容劃重點吧
一、安全風險
根據會議總結,目前特種設備安全風險主要存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1.設備體量大:目前,全國使用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已有40多萬臺,預測5年后將增加到150萬+;
2.信息不清晰:特種設備監管端面臨著底數不清、信息不準確等問題,因此監管職責不明晰;
3.不確定風險增加: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又遭遇新冠疫情,企業安全投入不足,許多設備開關不穩定,不用則已、用則高峰,也帶來了巨大風險隱患;
4.責任不明晰:部分企業安全意識淡薄,管理混亂,違章作業屢禁不止,尚未建立“齊抓共管、多元共治”的特種設備安全格局。
二、監管常態化
2022年,《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將實行常態化監管,完善基于風險的分類的全過程監管制度。
三、監管制度完善
未來,特種設備監管部門管理制度將逐漸完善,主要在責任約談、掛牌督辦及考核評價機制三個部分。
四、電梯質量安全仍是“四項重點”
明年,監管部門將繼續貫徹“全國城鎮安全排查整治動員部署”,并深入開展“超期未檢專項整治行動、電梯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滑雪場客運索道聯合整治行動和黑氣瓶整治鞏固提升行動”四大專項行動。因此電梯行業仍是特種設備監管重點領域。
其中,超期未檢、電梯按需維保和檢驗檢測改革創新,電梯技術規范及標準體系的完善,電梯制動器隱患排查治理、保險模式創新為電梯質量安全的重點工作內容,值得全體電梯從業人員注意。
五、智慧監管
目前,總局現已搭建單位數據庫、人員數據庫及設備數據庫,并將繼續推進完善涵蓋電梯等多個行業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電梯應急處置和服務能力。未來,各級市監部門也將實現與與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推送將更加頻繁,因此,智慧監管手段將被進一步推廣應用。
六、信用監管
未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結果將更加透明,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將通過信用監管機構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加強對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監管部門將會根據總局要求,將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納入信用監管機構,企業違法行為的信用成本將大大提高。
七、社會監管
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未來的橋梁紐帶作用將得到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將逐漸完善。這意味著,2022年后監管部門將會統籌各方監管力量,充分調動社會資源,通過引入保險機制等措施構建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 上一篇: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度我國電梯產量
- 下一篇:四川電梯維修時有哪些安全要點